首页 >> 香花暗罗

年轻农机手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希望槽纹红豆

雪峰农业网 2022-06-28 07:25:47

年轻农机手——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希望

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农业耕地、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农机手功不可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有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农机手,正加快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农机队伍

近年来,政府不断出台支农、优农、惠农政策,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和农机现代化的发展,从宏观上推动农业整体向前发展,从实际方面为农民减轻了劳动负担,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收入,使农机化发展突飞猛进。

然而,一方面,农机化发展步伐神速,各类先进的农业机械层出不穷,机械化应用越来越广,在使粮食生产真正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的同时,还不断地将机械化生产向水果、蔬菜、畜牧、水产养殖等不同领域推进,发展气势尤如“猛虎下山”;另一方面,由于农机手队伍逐渐进入老龄化,年轻农机手资源匮乏,使农机操作人员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据初步了解,我县农机手队伍也存在着结构老化现象,全县共有拖拉机驾驶员1753名,40岁以下的年轻机手占总数比例不到20%;农机专业合作社共10家,农机作业人员共86人,40岁以下的机手不到35%左右;全县各农业生产基地都有配备一定数量的农业机械,但农机具操作手老龄化现象突出,40岁以下的年轻操作手比例不到15%。究其原因,一是不少农村年轻人想到城市发展,不甘心留在农村学开农用机械;二是工作时间不够持续,对于一般个体农机手来说,每年的“三夏”、“三秋”也就几十天,年轻人觉得剩下的闲暇时间还不如外出打工赚钱等。

面对农机手“接班人”短缺的普遍现象,我县农机部门在努力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同时,注重了“新鲜血液”的输入和培养。经常组织有意向从事农机操作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年轻人进行技术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技术交流等活动,积极引导,以最大的努力使年轻人喜爱农机、钻研农机、服务农机。只有不断吸引年轻人走上从事农机化生产的岗位,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知识和能力,农机化发展才会后继有人,农机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通过不断挖掘、培养和扶持,我县农机手队伍中出现了大学生回乡驾“铁牛”的;放弃丰厚待遇职业,“子承父业”搞农机的;转变职业,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做起“田保姆”的……上演了一幕幕年轻人驾机忙农事、农忙季节上阵“父子兵”和父传技术儿学艺的喜人场景。

自此,一家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个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不断涌现,由于年轻人的虚心好学、充满朝气,大大地提高了机械化为农服务的质量,使农机化发展向着健康、稳步的方向发展。

农机“父子兵”贵在子年轻

提起全国农机大户陈早德,全县的农机手都很熟悉,他从“痴迷”农机开始做起“农田保姆”。2008年,他成立了桐庐陈鑫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大路村横山畈省级粮食功能区2045亩农田农机化作业平台作基础,并不断向周边乡镇辐射,扩大农机服务区域,走出了一条以纯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致富路,成为了全国农机大户。

可最值得他自豪的却是与他并肩作战的“农机战友”,他的儿子陈鑫。如今已是56岁的陈早德一提到儿子话就多了起来,他乐呵呵地说:“按理说这全国农机大户的荣誉称号应该属于儿子,要是没有儿子处处为我出‘点子’、谋‘计策’,我的‘农机梦’也就不可能成为现实,更不用说‘全国农机大户’的荣誉会落到我的头上。”他的一番话,道出了对儿子的充分肯定。

今年32岁的陈鑫,是个有着9年农机化作业经验的年轻“老机手”。眼下正是早稻插秧季节,在横山畈省级粮食功能区见到了正在操作插秧机的陈鑫。忙着农活的陈鑫也是见缝插针地说上几句:“起初,我家只有1台收割机,那年县农机部门组织全县收割机到安徽、山东、河南等地进行跨区机收作业,我爸硬把我从厂里拉了回来,要我跟他一起参加跨区机收作业,我是没法子才放弃了那份我喜爱的工作,跟他去了外地。他开收割机我接粮袋,一季下来效益还真不错,从此我就开始跟着他干起了农机。”

据陈鑫介绍,他父亲对农机具很是痴迷,哪里有农机具展览,他就会往哪里赶,看到新式机具总想盲目购买。可陈鑫却不是这么想,他几次帮父亲分析:哪类机具适合本地使用,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2008年,他无意中从网上看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田保姆”等字眼。那时大路粮油专业合作社正在流转横山畈的农田建粮食功能区,一个念头闪过:“何不成立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横山畈粮食功能区为农机化服务的基础对象,使之成为我们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本营’呢?经过再三分析,理出头绪,说服父亲,在县农机部门的指导下,桐庐陈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年轻人不光头脑活络,开机器更是一把好手啊!”陈早德自豪地说。陈鑫自从走上农机手这个岗位以来,他不断摸索合作社发展新模式,精心研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各类机器,刻苦训练机具操作技术,积极参加各种农机技术培训班。他在与农业机械打交道的过程中慢慢成熟起来,对粮食生产的各类农业机械和操作特点做到了了如指掌,2011年在参加杭州市组织的水稻机插比赛中,桐庐县代表队一举夺得集体第二名,陈鑫被授予“杭州市机械化插秧能手”称号。从此,他劲头更足了!

在县农机部门的关心指导和陈鑫父子这对农机“父子兵”的共同努力下,横山畈粮食功能区真正实现了从机耕、机播、机插、机械植保到机收、机械烘干等一条龙服务的全程机械化。截止目前,桐庐陈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拥有农机具38台套,其中收割机12台、插秧机8台、育秧流水线4套、烘干机4台、大型拖拉机2台、手扶拖拉机1台、机动喷雾机7台。还拥有运送机械货车1辆、运秧三轮摩托车3辆。2011年建设完成育秧中心。拥有农机管理用房420平方米,育秧大棚13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了249.10万元。年实现了机耕1800亩、水稻机插3100亩、油菜机收2100亩、机械植保1700亩、水稻机收4650亩、机械开沟517亩,服务农户达1.1万户,经营收入达215.37万元。陈鑫也自然成了年轻农机手们致富“领头羊”。

知识让“铁牛”开口说话

每当走进江南镇莲塘省级粮食功能区,人们总会发现一位精干的年轻人在田间地头忙碌着,不是正开着拖拉机耕地,就是在开插秧机进行机插作业;不是在驾机收割,就是在驾着灭茬机秸秆还田作业;或是忙着摆弄机械喷雾机治虫防病,或是摆弄新式的农机具研究改进方案。他就是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舒适的工作,几经转辗走上了农机化道路的徐星。

记得初次见到徐星,他正开着拖拉机耕作准备种早稻的田块,只见他把袖子卷得高高的,身上和脸上被高速旋转的旋耕机溅了一身泥,那架势真有几分老机手的“粗鲁”劲。而面前的徐星却是文质彬彬,十足的书生气质,这时的他和在田里操纵机器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徐星是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在杭州工作。由于他父亲徐洪亮组建了桐庐兴隆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江南镇莲塘村的省级粮食功能区内承包农田,并负责1000余亩的机械化作业面积。因合作社会开机器的的人年龄都已经50多岁,农忙季节连续操作农机具体力上吃不消。看到这种情况,徐星毅然放弃杭州的工作,回家跟父亲一起开农机、种粮食,成了徐洪亮的好帮手。

“现在的年轻人嫌农活累、机械脏,不愿意学习机械操作,虽然儿子大学毕业并已经在杭州工作,看到我这么辛苦,懂事的儿子还是回来帮我开机器、种田地。”一提起儿子,徐洪亮有些心疼地说。而站在一旁的徐星却说:“当我第一次学开机器时,心里是有些情绪。一下田就开始没日没夜地耕作,既脏又累,好几次想回杭州去工作。直到我发现原来机械化种田不仅快速方便,还能省工节本,所带来的利润空间较大,再加上农机部门派人多次与我谈心,使我意识到走农业生产机械化之路不会错。我才开始死心踏地干起了农机的这个行业,这三年,我学会了各类农机具的操作技术!”

说话间,徐星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无数的数字,正在大家觉得费解的时候,徐星开口了,他说:“这是我随身带的记录本,上面记下了各项农事的节气和时间,作物的长势情况,还有各种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换算出机械改进需要的技术数据和一些草图。”。

据他分析,农机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种专业机械,要真正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应该不断地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良,只有把机械“驯服”得更适应当地的农田环境,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他风趣地说:“我要用知识让‘铁牛’开口说话!”

陈鑫、徐星从事农机化生产走上了致富路,仅仅是我县年轻人从事农机手这个行业的一个缩影。此外,有34岁的邵善良放弃高薪职业回乡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水稻育秧中心,并购置大量农机具进行机械化为农服务;也有28岁的麻淼斐,为圆父亲的“农机梦”走上农机从业之路的年轻人。农机手队伍中新人辈出,无疑为我县农机化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年轻的农机人,将会用他们的知识和青春谱写未来农机新篇章,将撑起农机一片天。

马牌轮胎价格表

三维植被网

新乡保洁公司

耐力特

能强瓷砖

视频剪辑的软件

友情链接